貢寮對我來說,印象好像只停留在「貢寮海洋音樂祭」
不過這次經過了【馬偕行腳.貢寮小旅行】,讓我看到不一樣的貢寮,也感受到現在難以想的馬偕經驗
這場小旅行,是由專業老師帶領,我們經過了河流、水田、古道,在烈日陽光下健走、體悟、感動
絕美的貢寮山水景色,搭配老師風趣而輕鬆的言談,馬偕當年的歷史足跡,似乎完全浮現,原來貢寮,也有這樣值得深度一探究竟之美!
跟平常的我不太一樣,告別了都市的喧囂,我自己起了個大早,搭乘前往貢寮的火車前往參加【馬偕行腳.貢寮小旅行】
說真的,在參加這次的小旅行前,還不是很清楚整個活動的進行方式,不過可以預期的是,這將會是一場與眾不同的體驗
|抵達貢寮|
這次的活動由陳老師帶領大家,深度探訪馬偕在貢寮走過的路、經歷過的事
跟隨著馬偕行腳的路途,一邊走、一邊感受馬偕當年的心情,也一邊享受好山好水的美景
一出了貢寮火車站,腳上踏的路,都是馬偕當年走過的
據說馬偕當年跋山涉水,每天從瑞芳來到貢寮,不下數十次,花了數個小時行走,就是為了到更多地方傳達醫療和教育
真的好難想像一百多年前,當時還一片荒蕪的台灣,以及那時候對外交通非常不方便的生活
老師先要大家在大樹下,靜靜坐著,閉上雙眼,用心感受貢寮的空氣
停下步伐,清空腦袋,正式展開今天的貢寮小旅行
貢寮小旅行中,一直圍繞著這條「雙溪」步行,一共經過了三座大橋
雙溪似乎也是貢寮的生命共同體,深深影響貢寮的歷史,而鐵路的發展,也讓貢寮的交通更方便了
我們一行人一邊走,一邊聽著老師訴說著貢寮的歷史、馬偕當年的故事,慢慢的健行、仔細的探訪,感受不同的台灣之美
有時候停下來,看看特殊品種的樹叢,有時候往下俯瞰水田中種植的作物和遠處無憂無慮的鴨子
這場小旅行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,就在於這些平常從來不會去注意的事情,原來慢下腳步,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
靜靜的欣賞在我眼前的貢寮,腦袋也不停的思考著當年馬偕行走時的心情
貢寮讓人想深入探究的原因,也是在於許多歷史的建築依然保留著
這次發現許多廟宇、房屋,都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建築,來貢寮行走,就好像回到遙遠的歷史
|慈仁宮|
來到的第一站是慈仁宮,貢寮就有三座媽祖廟,分別是這座慈仁宮、還有晚一點會造訪的德心宮以及仁和宮
這座慈仁宮是非常古樸的一座,廟貌雖然經歷過了重建,但整體建築仍然保存著光緒初期重建的古蹟古物
慈仁宮的古物都是百年歷史,看著這些歷史遺跡,聽著老師敘述當時馬偕來到台灣
雖然身為基督徒,卻喜歡住在廟宇中,而這座慈仁宮,就是馬偕當年經常來到的歇腳處
這些小故事,也讓古廟歷史遺跡,增添了更多有趣的想像
「告示碑」這件古物,雖然已經經過風霜顯得模糊,但仔細一看,真的充滿歷史的意義
這是清咸豐六年「淡水同知」所立的「奉憲嚴禁持械擄劫碑」,意義非比尋常
不由得讓我幻想了一下,清民時期古裝劇中,官員在告示碑上刻字的景象,百年前的台灣與貢寮,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呢?
慈仁宮入口廣場前有一對已風化的古樸石獅子,另一頭石獅子在左側,兩頭獅子皆背而立,轉頭對望
就像是保佑著廟宇的平安,已經斑駁的身軀,也能想像歷經百年的風霜
在慈仁宮,大夥兒坐在椅子上,聽著馬偕當年的故事,看著眼前的古蹟,好像對貢寮的歷史,更有感觸了
|巴賽祖師廟|
第二站準備前往巴賽祖師廟,在路上發現了這座特殊的建築
原來貢寮當年有許多原住民居住在此,但因為漢人遷入,發生了許多不同民族對抗與融合的故事
在巴賽祖師廟前,老師說了好多當年漢人與原住民的故事
現在我們聽起來是如此雲淡風輕,但想像當時的狀況,真的是有如血淚般的歷史啊!
來到了巴賽祖師廟,發現是由古老的石砌建築而成,古色古香,充滿精緻古廟的美感
走進祖師廟,裡面正中央神桌上牆壁嵌有一個碑文,上面寫著「山西祠」,神桌下有塊歷史悠久的碑文
牆壁上到處都是原住民的雕刻、圖記照片等,有部分為教會特有的圖案,可見此地區原住民也深受教會影響
祖師廟的外觀充滿特色,內部也是讓人值得細細探究的原住民生活圖騰,一間不太大的廟宇,卻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
|田寮洋濕地|
如果問整個馬偕行腳的行程我最喜歡哪個景點? 絕對就是現在準備前往的「田寮洋濕地」
依山傍水,整片綠油油的田野映入眼簾,遠處的山雲霧繚繞,原來貢寮也有這樣優雅、一望無際的美景
走在鄉間道路上,還有數十隻白雁與我們同行,遠遠的看去,還有火車在鐵軌上奔馳
我們大約在這個田野區域行走了數十分鐘,這段時間的大自然體驗,真的讓我心曠神怡,很享受這種山林田園的放鬆感覺
有趣的是,老師提議不如我們像馬偕當年一樣吧! 脫下鞋子,赤腳行走在田野之間
老師的一句「想走的人就脫鞋子走,如果不想脫鞋,可以直接往前面繞過去橋下就好」
聽完這句話,我就穿著鞋,準備往前面走去!
但突然發現~~不對啊!我來貢寮小旅行就是要體驗大自然之美,怕什麼髒、怕什麼麻煩呢?
就這樣,也瀟灑的脫了鞋,和大夥兒一起體驗「赤足行走於山間田園」的感受
在行走間,老師說了馬偕的一些小趣事,馬偕當年來回經過這些田園小徑時,往往天色已晚,好幾次都不小心掉到潮濕的田裡
幸好當地的原住民聽到馬偕的哀號聲,拿著火把趕忙來接馬偕前往安全的地方
我們踩在泥土上,感受馬偕當時夜間行走時戰戰兢兢的心情,覺得十分有趣
走完這段田野小徑,就可以直接前往小鴻溝裡的溪水泡泡腳,好愜意!
午餐在橋下享用,不知道是不是走了好一段路,覺得這次的午餐便當好豐盛,一下子就吃光
貼心的團隊不但準備了美味便當,還有清涼飲品,更厲害的是連整個西瓜都搬來了~~咬一口!好消暑!
在田寮洋濕地休息了將近一個小時,感受在山水間用餐的特殊氛圍
身為都市人的我,這是好難得的大自然體驗,吃完午餐看看四周,好山好水,貢寮真的好美
這張照片有點搞笑,原本我是想拍「遙望遠處」的美感,沒想到回家仔細看照片嚇了一跳,整個人以為是在向遠方敬禮
還有人說有「阿帕契」的感覺,讓我笑了....
|水圳步道|
午餐過後,繼續貢寮深度小旅行
我們走在水圳步道,看著四周的田野和山脈,這時候已經是中午過後,很奇妙的是,在水圳步道總是會有一點微微的涼風吹來
我猜應該是遠方山上吹下來的涼爽微風吧,路上的植物種類很多,老師也不時停下來分享每個景點的特色植物,好愜意
不知道是不是我小時候上自然課沒專心,或是自然課本根本沒教
對於"農作物"的生長與樣貌,我總是顯得毫無概念,而來這趟小旅行,經過了這片水圳步道的田園間
看到好多從來沒看過的作物生長情況,原來茄子是這樣長的、山藥是這樣種植的..... 一切的大自然事物都讓我覺得十分有趣
偶然經過了一個部落,發現這裡不但有小溪流,還有充滿古早味的"洗衣板"
想像著阿嬤們做在石頭上搓衣、用溪水洗衣的畫面,突然有種好像回到古時候的感覺
這種古樸、踏實的鄉村生活,也是我在這次貢寮小旅行中,感受最深的地方
|德心宮|
經過了明燈橋,看到周圍的沙丘,也有人在釣魚,田野間也偶爾看到農民在種植農作物,看起來覺得貢寮的生活好寧靜踏實啊!
而我們這次行走的許多地方,都稱為"淡蘭古道",也就是淡水與宜蘭的簡稱
緊接著要前往德心宮,也是一座百年媽祖廟,是當年宜蘭及三貂地區水陸交通的重要道路,也是當年前往草嶺古道的必經之地
清代時期,這座德心宮扮演著當時淡蘭古道草嶺段重要的休息站之一,當然,馬偕應該也曾來過此地
而德心宮的後方別有洞天,是一處靜謐的地方
還可以看得到水路,據說民清時期這裡的水路還有船通行呢,屬於重要的交通往來要道
過往的繁榮與現在寧靜的模樣,真的有天壤之別
|貢寮老街|
最後我們沿著雙溪、準備前往最後一站~~貢寮老街
在橋上,可以遠望貢寮的山景,也可以看到沙丘聚集,有著寂靜純樸的小鎮之美
經過這座紅色拱橋,準備進入貢寮老街
這次是我第一次前往貢寮老街,原本我猜,大概就像是一般老街那樣,幾家小型商店、賣著古玩或飾品
不過真正踏進貢寮老街,好像跟我想像中又不同了
貢寮老街有著一般台灣老街的建築風格,古樸且具有濃濃的歷史感
比較不同的是,這條老街更平靜了、沒有人來人往的喧囂、也沒有任何新穎的商店,有的就是一種非常「簡單而幽靜」的感覺
目前貢寮老街正規劃、建設「貢寮街有機書店」
有機書店的概念是想提供一個多元的文化聚落,滿足旅客文化旅行與住宿的需求,希望結合貢寮書店與藝文之旅
期待這間有機書店的開幕,相信會受到喜愛歷史、文化與藝術朋友的青睞
而這個貢寮老街駐地工作站,也就是這次帶隊陳老師的工作室,裡面敘述著貢寮的歷史、文化
當然,還有今天馬偕行腳的溫暖概念
從10點多到4點多的【馬偕行腳.貢寮小旅行】就在駐地工作站畫上句點
搭著回台北的火車,也帶著今天深度探訪貢寮的回憶,滿載充實回家去~
這次的小旅行,有趣的地方在於聽了許多有關馬偕的小故事,對於歷史的變遷和先人的努力,也覺得感激和感動
而好山好水的貢寮也是身為台灣人的我第一次那麼貼近的去認識,原來貢寮有那麼多秘境可以深入體會
有機會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來貢寮來場古道健行,用心感受屬於台灣歷史的點點滴滴!